對於同性戀,在感染者中男同志之間的感染率比異性更高 ,總是被社會大眾拿來與愛滋病牽連在一起,原因有很多,比如男同沒有避孕需要,所以會有更多無保護性行為同性性行為,可是明明異性戀也會傳染愛滋病啊?這是怎麼回事?現在網路上談到同性戀,已經沒有嘲諷、不解的態度了,它代表著一種自由、包容,一種時尚。 而年輕人永遠站在時尚的前沿。
可問題是,同性戀真的只是基因決定的嗎? 到底有多少人天生就是絕對的同性戀? 又有多少人是出於好奇、新鮮感,出於被誘導,出於價值觀不成熟,而走向同性戀這條道路呢?
同志不等於愛滋,不安全性行為才是感染源頭
1. 性交方式所致
大家都知道愛滋病是藉由血液與性交傳染,而男同志的性交方式大多為肛交,因為直腸黏膜的彈性遠不及陰道;另外,肛門的黏膜細胞中、黏膜下淋巴球,有些具有愛滋病毒的受器。因此肛交的性行為容易造成黏膜破損、發炎,傳染愛滋病毒的機會自然較女同性戀者及異性戀者為高。在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和發作早期,肛交傳播的機率為 10 % 到 30 %,而在疾病潛伏期,肛交傳播率為 0.1 % 到 1 %。這兩項數據都遠高於男女性交。再根據 2023 年疾管局統計資料, HIV 感染危險因子中男男性交占 8 成,佔比非常極端。
不過肛交不只限於男男性接觸者或同性戀人士,異性戀者也可能嘗試,所以不安全性行為才是真正感染主因。研究發現,肛交過程中,若進入一方感染愛滋病毒及沒使用安全套,受者感染比率達 1:90,即 90 人中有 1 人有機會感染愛滋病毒。更危險情況是,如果肛交過程中伴侶作出射精行為,受者感染機會提高至 1:60。
另一個男男性接觸者感染率較高原因,可能與多於一個性伴侶,及近年興起「藥愛」有關,即性行為過程中使用藥物增加刺激感,但神智受影響下降低安全意識,及未使用保險套,增加感染機會。
2. 男同志的性伴侶不固定
可能是男同志在社會中的接受度低,因而戀情往往難以正常化,造成男同志出現多性伴侶現像。據調查顯示近半男同志沒有固定性伴侶,也常常一夜情。同時,男同志使用保險套的意識較低落,或是使用方式不正確,自然成為愛滋病傳播的溫床。
3. 調查的誤導
Nature期刊曾報導,1980年科學家因為標記錯誤以及媒體的疏忽,讓一名男同性戀空服員杜嘉思(Gaetan Dugas)死後被視為美國HIV病毒的帶原中心。現在透過新的血液分析證據,證實他只是1970年登陸美國眾多初始愛滋病患的其中一名而已。1980年代初期,科學家開始調查愛滋病的源頭,透過患者的性交記錄,發現杜嘉思這個人名最常重覆,因而開始重點調查。當時科學家在筆記中為杜嘉思冠上英文字母「O」,表示此人「來自加州以外地區」(Outside-of-California)。可沒多久,「病患O」變成「0號病患」,後來不知為何,0號病患又被媒體妖魔化,成為聲名狼藉的愛滋病源頭。或許因為如此,愛滋病=男同志的印象就此根深柢固。
🩸檢驗項目 ~ HIV快速確認試驗 ICT TEST
★★ ICT TEST – HIV I/II Confirmatory Test (測抗體)
- 急件 1 小時完成,只要 5 c.c血液
受檢對象
① 從未做過檢查者。
② 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成癮性藥物使用等,建議3至6個月篩檢一次。
③ 曝露風險者
④ 追蹤複檢。
⑤ 夜生活精彩者(有無套性行為者)
⑥ 不小心被針孔扎到
⑦ 希望一次檢驗就知道有無感染愛滋病毒
⑧ 經由ELISA、WB等血清學抗體法檢驗結果不明確時的追蹤覆檢者
………………………………………………………………………………………….
受檢前注意事項:
- 不需空腹
- 危險行為後的第二~四周起
HIV 抗原抗體複合型初步檢驗(HIV Ag /Ab Combo初步檢驗),是指HIV感染後,最早先產生P24抗原,之後才有 IgM 抗體、IgG 抗體提高敏感度的方法則是同時測抗原、IgG、IgM抗體,可使HIV感染早偵測到血清陽轉 (seroconversion),故可借由第四代HIV篩檢試劑檢測性後,再由HIV-I抗體檢查 (抗體免疫層析法) 做進一步定本檢測之判讀標準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標準判讀。
4 條 HIV-I 試驗線 ( gp160、gp41、p24、p31 )中任二個試驗帶至少有 1 個 ENV-gp160 或 gp 41 即可發陽性報告 ; 若為其它情形呈現之區帶則發 Indeterminate,完全無抗體被偵測到則發陰性 Indeterminate 之結果需續追蹤約 3 個月,定有其他特定抗體出若 HIV-I、II抗體檢查 ( 抗體免疫層析法 ) 陽性則可確定為 HIV 感染,Negative 則可能是 HIV 檢驗之偽陰性。
正確解讀HIV檢測結果
如果檢測結果為陰性,我們應該解讀為:「6周前,我並未感染HIV。」 如果在這6周的時間里,你不存在任何高危性行為,比如你沒有性生活,那你就可以放心了。
如果在3周前仍發生過一次高危性行為,那麼這次檢測結果該如何解讀呢?
很簡單,等過了「空窗期」再檢測一次。
「空窗期」只存在於檢測中
我們說「空窗期」只是HIV檢測中的一個概念。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檢測手段,就不存在這個概念。
而且,「空窗期」隨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也在不斷縮減著。
現在,核酸檢測(HIV檢測方式之一)的「空窗期」已經縮短到7-12天。
愛滋病新觀念U=U 打破大眾恐懼
多年來,外間將「同志」和「愛滋」畫上等號,令患者承受沉重壓力和不必要的歧視。部份患者求醫時十分避忌,曾有患者取藥時怕被人看到藥物,或避免將藥物帶回家後被家人發現,取藥後即時拆去包裝。以往患者每日需服用很多藥物 (俗稱「雞尾酒治療法」),幸好隨著醫學進步,近年藥物推陳出新,一粒藥丸只是指甲般大小,每日一粒服一次,療效亦愈見理想。
恐懼偏見,源於誤解,過去愛滋病被視為不治之症及高傳染性,但醫學界近年提出的 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概念,證實感染者按時服藥後,體內的病毒載量會被抑制至不能偵測的水平,即代表感染者不會將病毒傳染開去,甚至可以生兒育女,過著和常人無異的生活。愛滋病毒從來就不分同性戀或異性戀,希望社會能更正視問題,多了解及減歧視,才能終極遏止愛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