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檢~臨床常用之腫瘤標記組合

所謂的『腫瘤標記』〈或稱癌症指數常被列為防癌健檢中的抽血項目之一,臨床上主要用於癌症治療效果的評估和復發追蹤,但很多人對於腫瘤標記的種類、用途以及數值升高所代表的意義,仍一知半解。

腫瘤標記是指與惡性腫瘤細胞相關之特殊蛋白質,此類蛋白質是由癌症細胞本身釋放到血液中或為癌症細胞誘發其他細胞釋放出的特殊蛋白質,於癌症發生時,逐漸的於不同階段在人體血液中升高。腫瘤標記大多使用於癌症的治療時期、追蹤癒後狀況及篩檢癌症的高危險群,而非用於『確認』是否有癌症。

腫瘤是體內某些細胞發生突變和增生的腫塊,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惡性的。惡性腫瘤又被稱為癌症。根據體內發生的癌症類型,腫瘤細胞可能會產生某些物質在體內,而這些物質在身體健康時很少見。進行腫瘤標記測試偵,如果有測到腫瘤標記以及其指數高低可以作為腫瘤評估的依據。

一般「腫瘤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包括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 AFP)、攝護腺特定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簡稱 PSA)、上皮癌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簡稱 CEA)等。

目前臨床常用之腫瘤標記組合

檢測癌症發生部位 癌症腫瘤標記 輔助檢測之腫瘤標記
大腸直腸癌 CEA CA 19-9  TPA
肝癌 AFP CEA
卵巢癌 CA 125 CA 72-4 CEA
胰臟癌,膽道癌 CA 19-9 CEA  TPA
乳癌 CA 15-3 CEA  TPA
胃癌 CA 72-4 CEA CA-199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PSA Free PSA  PAP
肺癌(非小細胞肺癌) Cyfra 21-1 CEA SCC  TPA
肺癌(小細胞肺癌),神經母細胞瘤 NSE CEA  SCC  TPA
子宮內膜癌(女),睪丸癌(男) β-HCG AFPCA-199
子宮頸癌 SCC CEA
骨髓瘤,淋巴瘤 β-2-Microglobulin  

 

臨床應用

「腫瘤標記」可用於癌症的追蹤、鑑別診斷、治療效果以及復發的評估,但不建議做為癌症的篩檢。

腫瘤「標記」主要由癌細胞直接或間接產生,可在血清、尿液或腫瘤組織中檢測到,通常癌症病患的腫瘤指會高於正常人。腫瘤指數除了輔助臨床早期診斷,主要有兩個用途:

  1. 追蹤癌症是否復發。
  2. 追蹤治療效果

政府提供哪些公費補助癌症檢查項目?四癌篩檢項目簡介

瞭解常見的癌症篩檢項目後,針對死亡率較高的窩症,政府也秉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中

補助4種常見癌症: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及乳癌的篩檢項目,幫助國人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1.大腸癌篩檢項目:

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2.口腔癌篩檢項目:

提供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柳)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棚(含已戒檳棚)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

檢查。

3.子宮頸癌篩檢項目:

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4.乳癌篩檢項目:

提供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進行癌症篩檢,可以降低治療的複雜性和成本。經由早期診斷後的手術治療,可能會比晚期手術更簡單,同時患者需求為較少的放射或化學治療。除了可以降低長期醫療和康復的成本外,同時亦可減少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