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警訊」是身體發出的SOS~從過敏看免疫力

小心「免疫風暴」 免疫力太強太弱都不妙

免疫系統就像駐紮在身體裡的軍隊,抵禦外來的入侵者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等及揪出、滅絕內部的叛軍,如被感染的細胞、不正常增生的細胞等等。

免疫力就是我們這群軍隊的作戰力及素質的表現,當軍隊的人數及武器不足或偵查力不正確及反應力、作戰力、體力不好時就會使得外來的入侵者得逞,使得我們生病、感冒、感染、過敏或反過來攻擊自己細胞、組織、器官等自體免疫疾病。

過敏代表免疫系統「過於敏感」,臨床上最常見的包括:過敏性鼻炎丶氣喘丶異位性皮膚炎丶蕁麻疹等。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過高的人,對於一些日常生活上不會威脅健康如塵蟎丶花粉丶貓狗毛等物質,卻經常會引起打噴嚏、流鼻水、皮膚發癢、起疹子等過敏反應,甚至引發氣喘發作。不僅如此,有些食物過敏原如花生、小麥等,一旦急性過敏,甚至可能導致休克、危及性命!

台灣每三人就有一人有過敏疾病,學齡前幼兒更有半數是過敏兒,近年來空氣汚染加劇,也使得氣喘就醫人口在五年內增加了三成。病患宜於日常生活中避免這些過敏原。慢性過敏與體內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當我們攝取的食物誘發體內的免疫系統反應時,身體就會發炎。

免疫力太強 引發自體免疫疾病

有些病患的免疫力太強,以至於分辨不出自己的細胞、直接攻擊自體細胞,就會引起自體免疫相關的疾病。常見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丶紅斑性狼瘡 丶僵直性脊椎炎等。

 生氣的免疫系統~超敏反應

超敏反應指的是免疫系統在受到特定刺激時,表現出病理性的過度反應,造成各式各樣的症狀,可以把超敏反應想像成免疫系統過度亢奮,就像是「生氣的免疫系統」。

我們可以把免疫系統當作是身體內部維持治安的警察。大部分的時候,警察抓壞人的判斷力都很高。但他們也有判斷失當的時候。身體的過敏反應像是警察們要在一群好人當中找到害群之馬,所以實施大規模掃蕩,反而影響到一般市民的作息;自體免疫疾病則是指警察將好市民誤會為犯罪者而取締,攻擊了原本健康的身體細胞,導致疾病。

而在生活當中,當免疫系統反應過度的時候,比較常見的症狀

而在生活當中,當免疫系統反應過度的時候,比較常見的症狀

  • 慢性疲勞症候群
  • 關節疼痛和腫脹的腺體 (例如:扁桃腺)
  • 過敏症狀-皮膚炎
  • 腸胃失調-腹痛或消化問題
  • 經常感冒-發燒或頭痛
  • 經常發炎感染-傷口癒合慢

為什麼看了這麼多醫師都好不了?

自體免疫疾病的診斷

當有免疫系統反應過度的時候,常會將健康的細胞視作外來物質進行攻擊,引發紊亂的免疫反應,在各器官組織引起發炎,造成組織的受損,就是自體免疫疾病。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來看,自體免疫疾病很難透過簡單的5-10分鐘問診就診斷出來,而且通常沒有單一的測試能鑑別各種自體免疫疾病。醫師必須將某些症狀與特定的血液檢測的數據結合起來進行判斷,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需要進行組織切片檢查。如果您的就醫習慣是喜歡到處跑醫院,在不同的基層診所與大醫院之間穿梭,您的病歷不僅難以整合,醫師也較難對您的病情有較全面的掌握。不妨將看醫師、選擇醫師想像是一個交往的過程,如果今天您的伴侶一直不停的換,對方應該很難知道您喜歡什麼手搖杯配料、喜歡什麼種類的電影、喜歡戶外還是室內活動,當然也就很難給您完美的約會體驗。看醫師也是如此,尤其是在診斷生活上各式各樣的小症狀時,若是沒有一段時間的觀察與記錄,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日常生活上的各種症狀,是否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有關,需要綜合生化檢驗與生活習慣評估之後,才能給予正確的診斷與醫療處置;你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某種程度的超敏反應,是否嚴重到影響生活,甚至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程度,就需要醫師透過詳盡的病史詢問、各式的檢查才能做出最精準的判斷,給出最符合您需求的醫療處置和生活指引。

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因子

目前在實證醫學的臨床研究當中,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論說明是什麼機制導致了自體免疫疾病,但有一些理論指出,在感染或受傷後,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會開始攻擊身體的正常細胞。透過經驗,我們確實知道某些風險因子會增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機會,包括:

  • 遺傳學:某些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多發性硬化症 (MS) 可以在家族中發現遺傳的傾向。
  • 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增加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銀屑病關節炎的風險。這可能是因為更多的重量會給關節帶來更大的壓力,又或者因為脂肪組織會產生促進發炎反應的物質。
  • 吸煙:許多研究已經發現吸煙和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關聯,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硬化症。
  • 藥物:某些降血壓藥物或抗生素會引發藥物性狼瘡;此外,用於降低膽固醇的史他汀類 (statin))藥物,有可能引發肌肉病變,導致肌肉的無力,因此在開始或停止服用任何藥物之前,請務必諮詢您的醫師。

風險因素其實大部分歸咎於生活習慣

如果細看上述四個風險因子,有兩個跟生活習慣有關(體重和吸菸),尤其是過重和肥胖,往往是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所造成。

總結來說,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可能會加劇身體的超敏反應,甚或引發自體免疫疾病。像是睡眠不規律、常常食用加工食品(造成發炎的外來物質,不只有病毒)、情緒長期緊繃等等(神經緊繃引起免疫反應,乾淨的發炎),都有機會提高身體的超敏反應。身體是一台非常精密的機器,並且內建有一個正向回饋的機制,意思就是當有一件事情開始改變的時候,就會引發蝴蝶效應,連帶影響其他的部位:一但開始不好的生活習慣,身體就會陷入不良的循環,出現許多我們不樂見的症狀或健康威脅;但是如果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也會給您正向回饋,全面改善您的健康狀況。